考研幫 > 專業(yè)課 > 復習經驗

考研新傳:中外新聞史最???00個名詞解釋

  摘要:因為知識點細小又瑣碎,中外新聞傳播史是所有新傳考研中最讓人頭疼的科目沒得說了,常常有考生復習了很久卻始終抓不到頭緒。今天幫幫為大家總結中外新聞史最??嫉?00個名詞解釋,也是適合收藏的口袋記憶手冊哦!

  1.“朝報”(附開元雜報):在唐孫樵的《讀“開元雜報”》中,記載的開元時期一種每天條布于宮門外的朝政簡訊的的載體。每天公開發(fā)布,內容完全是宮廷新聞,作為中央政府公開發(fā)布宮廷新聞的工具,直接向民眾宣布,時效迅速。無固定名稱,后唐和宋代方稱之為“朝報”,該傳播工具沒有隨王朝覆滅而消亡,宋朝報和明清宮門抄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簡報的繼續(xù)。

  2.進奏院狀:一種上行官文書,是進奏官專門提供給節(jié)度使本人閱讀的情況匯報資料。內容有軍政情報、地方駐京官員的表現(xiàn)。唐代進奏院狀新聞內容很多,但只送節(jié)度使(觀察)使本人閱讀,無復本。因此,從唐代進奏院狀只是一種半官方性質的情報,與宋代的性質有很大不同。

  3.邸報:中國古代報紙的統(tǒng)稱,始于唐宋、明清有所發(fā)展,不同時期表現(xiàn)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內容多為皇帝旨諭、大臣奏章、官吏獎懲、軍事戰(zhàn)報等。

  4.小報:中國古代民間私自發(fā)行的傳播媒介,是宋代信息傳播活動發(fā)展的一個全新的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會動蕩不安內憂外患嚴重的產物。由部份膽大官吏透露出人們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報形式叫賣于街市。作為非法信息載體,一直受到政府壓制打擊,卻始終未能根絕。

  5.“京報”:中國古代報紙的完備形式,與近代報刊最接近的古代新聞傳播工具。始于乾隆,清中葉后日趨盛行。內容仍局限于宮門抄、明發(fā)諭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營報房定期印刷、公開銷售于民間,與以前邸報只在官員各衙門中傳閱全然不同,已不屬于政府公報性質。

  6.《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計傳》:1815年倫敦布道會傳教士米憐,馬六甲,宗教宣傳性質的中文月刊,作為他協(xié)助馬禮遜對華主要的傳教工具,揭開中國近代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第一頁。以“闡發(fā)基督教義為根本要務”,解釋教義,介紹天文地理、各國概況和西方近代科技實用知識,發(fā)表我國最早的報刊新聞圖畫,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時事問題。宣傳上“附會儒學”,采用中國書本式雕版印刷,將基督教義與孔孟之道相比附。1821年因主編米憐病重而年終???。

  7.《東西洋考每月統(tǒng)計傳》:1833年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廣州,宗教內容已退居其次的宗教性報刊。為宣揚西方文化的優(yōu)越,征服中國人驕傲自大的排外心理。宣傳中外人士間的行為準則,介紹東南亞各國和印度的情況。每期必有一定數(shù)量的新聞,文字通俗,文章簡短,又作連載,重視貿易活動,刊登過中外進出口貿易的物價表。所載《新聞紙略論》是中文報刊上第一篇新聞學專文。每期有目錄,欄目較固定。宣傳上處處附會儒學,封面?。?ldquo;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主編的署名是“愛漢者”。1838年???。

  8.《蜜蜂華報》:1822年葡文周刊,主編安東尼奧,當時的葡萄牙執(zhí)政黨在澳門的政府機關報,以周刊形式出版,葡文刊載,我國第一份外文報紙。附數(shù)種增刊,一年后???。

  9.《廣州記錄報》/《廣東紀事報》:1827年英商馬地臣和美商伍德,廣州,商業(yè)性報紙。雙周刊周刊。貨價行情,航運消息,廣泛刊登政治時事新聞評論,關于中國的新聞和材料占相當多的篇幅,影響很大。有強烈政治色彩。竭力為鴉片戰(zhàn)爭辯護,主張英國政府對華采取強硬政策。遷往澳門出版,鴉戰(zhàn)后遷往香港,改名《香港記錄報》,1863年???。

  10.《遐邇貫珍》:1853年,英國傳教士麥杜斯,香港。馬禮遜教育會出版,香港中環(huán)英華書院印刷。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報刊,也是最早使用鉛印的中文報刊。仍沿用線裝書的裝禎形式,發(fā)行到廣夏福寧上等地??兄杏φ漳夸?。內容不同于鴉片戰(zhàn)爭前中文期刊的地方在于重點放在時事新聞方面,其次是文化知識介紹,宗教宣傳所占比重很小??傮w上站在英國殖民主義者的立場上,但報道中國內部消息不必顧忌清政府干涉,能較客觀、公正。廣泛介紹西方政治歷史地理和科學知識,副刊《布告篇》上刊登的各類廣告是我國中文報刊上首次出現(xiàn)收費廣告。在《遐邇貫珍》上消息、短訊、通訊、評論等近代新聞體裁都已初具雛形,也出現(xiàn)連續(xù)報道的形式,與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聞業(yè)務方面有了長足進步。

  11.《北華捷報》—《字林西報》:1850年,英商奚安門(Shearman)創(chuàng)辦并任主編,字林洋行發(fā)行。商業(yè)性周刊,周六出版,對開一張,上海的第一份近代報刊。主要刊登商業(yè)性材料,后被指定為英國駐滬領事館公署文告發(fā)布機關。反映英商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國政府的觀點,被視為“英國官報”。1864年《字林西報》創(chuàng)刊后,《北華捷報》轉而成為該日報的星期副刊,繼續(xù)出版,影響減小。《字林西報》十分重視新聞報道,在中國邊遠地區(qū)聘有通訊員,曾一度獲得獨享路透社電訊的特權,報道面廣,信息及時,內容豐富。重視言論,經常對中國政局與中國關系發(fā)表意見。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視,社會影響較大。此二報政治上反對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yè),惡毒攻擊和歪曲報道太平天國革命與小刀會起義,既為英美侵華活動辯護也為其他外國侵略者辯護。

  12.《六合叢談》:1857年上海,英國倫敦會傳教士亞歷山大&S226;偉烈亞力(AlexanderWylie)墨海書館出版,上海第一家中文報刊,月刊,非純粹宣傳基督教教義的刊物,綜合性期刊。本意似乎想把它辦成新聞性刊物,又想使所有人成為自己的讀者,宗教宣傳、自然科學、商業(yè)行情、中外新聞都有一些,結果弄成了大雜燴。發(fā)行區(qū)域大,但實際發(fā)行量非常有限,一年后???br />
  13.《上海新報》:1861年,字林西報館,伍德、傅蘭雅、林樂知等,上海最早商業(yè)性中文報紙。初為周刊,兩個版面,一版商業(yè)信息和新聞,二版全為商業(yè)性內容。后改周三刊,擴為4版,二版刊有新聞偶爾有言論,其余三版全是廣告、船期、行情等商業(yè)信息。將商業(yè)信息放在首要地位。當時正是太平軍進軍上海之際。江南地主鄉(xiāng)紳紛紛避難于上海租界,特別關心太平軍的進展。該報于是刊登了許多有關太平天國的報道,使報紙銷路日增。言論不多,但曾長篇連載吹捧鎮(zhèn)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外國雇傭軍為“常勝軍”“功績”的文章,反動立場昭然若揭。

  14.《萬國公報》:前身是1868年《中國教會新報》周刊,(美國監(jiān)理會傳教士林樂知任主編,宗教內容為主,教友中影響。)1874年9月第301期改名《萬國公報》,讀者擴展到社會各界人士,內容改以時事為主,針對當時出現(xiàn)的洋務運動和維新思潮,殖民勢力希望社會變革沿著列強期望的道路發(fā)展,介紹西方政治模式和科技知識。盡管很難左右中國社會內部的變革,但對中國知識界的影響很大。

  15.《申報》:舊中國最有影響的一家報紙。第一家在外國人所辦的報刊中一直由中國人主持筆政的。1872年初創(chuàng)兩日刊,與《上海新報》的時效競爭中改日刊。英商美查辦報目的完全為賺錢因此毫不猶豫讓中國文人做編輯。經營上采取銷售的營銷策略。業(yè)務上作了改革:①重視報紙言論。認為“利”和“義”并不完全對立。申報有些言論,或為中國富強獻計獻策,或對鄙規(guī)苛政口誅筆伐,從啟迪民智角度看,有一定的積極作用;②重視新聞真實性。申報在一系列戰(zhàn)爭中報道的真實信息為自己贏得聲譽;③重視發(fā)表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藝類作品的篇幅。

  16.《字林滬報》和《新聞報》:《字林滬報》創(chuàng)刊于1882年,字林洋行主辦?!缎侣剤蟆穭?chuàng)刊于1893年中外合資到后來股權全部歸英商丹福士所有。兩報吸取《申報》經驗,聘中國人為主筆,吸引讀者《字林滬報》創(chuàng)辦我國報紙第一個副刊《消閑報》,開報紙副刊的先河?!缎侣剤蟆穭t采取低于申報的價格推銷和贈送石印畫報的辦法爭取讀者,形成“申、新、滬”三報鼎立的格局。不僅在上海,而且在全國占據(jù)著報業(yè)的龍頭地位。

  17.《澳門新聞紙》:1838林則徐廣東禁煙,選澳門“探訪夷情”,派人搜集外報,聘通外文的國人,秘密翻譯《廣州周報》和《廣州紀事報》兩家英文周報以及新加坡、孟買、加爾各答、倫敦、悉尼等地出版的報紙中有關鴉片貿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論,提供給清廷和軍方,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參考。翻譯材料匯集成冊,被稱為《澳門新聞紙》?,F(xiàn)存6冊,有人稱之為我國最早的譯報。

  18.《沙架免度新錄》:1856年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大量華僑聚居于此。此前,舊金山出版過美國人主辦的華文報刊。為真正為華人說話,廣東籍華僑司徒源集資創(chuàng)辦中國人自己的報紙,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份華人日報,也可能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華文日報。但此報出版時間不長,1858年已???,又遠離祖國,因而對國內的影響甚微。

  19.《昭文新報》:1872年漢口艾小梅創(chuàng)辦,一直被視為第一份國人自辦報刊。“仿香港、上海之式而作”,白鹿紙印刷,最初是日刊,但因銷路不暢,三月后改為五日刊,所載“奇聞逸事居多,間有詩詞雜作”。

  20.《匯報》:于清同治十三年五月初三(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創(chuàng)刊。日刊。廣東人鄺其照(容階)主持報務,主筆管才叔,編輯有黃子,賈季良等,同年9月1日改名為《匯報》,期數(shù)另起,改由英文翻譯葛理出面主持報務兼主筆。原主筆管才叔因意見不合去職。清光緒元年(1875年)春夏間????!秴R報》是中國人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的報紙。該報宣稱“本局為中華日報,自宜求有益中華之事而言之”。改名《匯報》后又重申:“凡事之有關時務者,上則國計民生,下則日用行習;大則人心風俗,小則事物細微,無不博采旁搜,登諸日報。間取其尤關緊要者為論辯,相與發(fā)明。”該報初期日出2張8版。設三大欄目:“京報全錄欄”、“中外近事欄”和“告白欄”。

  21.《循環(huán)日報》:我國近代最早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報紙之一。1874年,香港,王韜。評論時政、鼓吹變法,主張政治上建立軍民共治國,經濟上實現(xiàn)國家富強,外交上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反對列強侵略中國。這是中國報界首創(chuàng)的以政論為靈魂的報紙,既有別于我國古代報紙(以傳抄上諭、刊發(fā)奏章為主要內容),又有別于近代外報(以傳播教義、刊載商情為主要內容的),為近代報業(yè)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

  22.《萬國公報》—《中外紀聞》:《萬國公報》1895年北京。是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報紙??涤袨楠毘薪涃M,梁啟超主持筆政。委托民間報房木板雕刻,隨報房所印《京報》一并免費送京官閱讀,兩天一期,發(fā)行量多達3000份左右,引起強烈反響。三月后,改組為《中外紀聞》,是京師強學會機關報(改良派第一個政黨性質的團體)。梁啟超等主編,康親題報名,接受袁世凱等達官貴人的捐款,資金雄厚。其內容有論說、上諭、外電、譯報和各報選錄等。

  23.《強學報》:1896年上海強學會機關報??的舷滦麄骶S新變法的結果。何樹齡等主編,五日一出,鉛字印刷,頁數(shù)不等,免費派送。政治色彩更濃厚,旗幟鮮明倡導變法,警告:“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變則不能久矣”,政治主張:“明定國事”、“開設議院”,辦報宗旨:“廣人才,保疆土,助變法,增學問,除舞弊,達民隱”。改孔子紀年,引起封建頑固派的極度恐慌。后因光緒帝迫于后黨壓力而查禁強學會,張之洞下令??稄妼W報》。只存在14天出版了3期。

  24.《實務報》:1896年上海,維新派華東重要輿論陣地。初期,梁啟超一人負責編纂工作,先后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政論,最著名最有影響的是《變法通議》,連載數(shù)期,涉及當時政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問題,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闡明了維新派的變法主張。該報言論和所譯外報大膽新穎震動朝野,梁文所創(chuàng)實務體,“舉國趨之,如飲狂泉”,風靡一時。官府的提倡和讀者的歡迎,使《實務報》的最高發(fā)行量創(chuàng)造了當時報刊發(fā)行量的新紀錄,成為維新派最重要、影響最大的機關報。后由于封建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反對嫉妒和梁啟超的被排擠,使《實務報》落入汪康年手中,變?yōu)檠髣张珊砩唷?br />
  25.《知新報》:1897年澳門。維新派華南重要輿論陣地,政變到《清議報》創(chuàng)刊前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相斗爭的唯一報刊。出版較早、時間最長,康親自策劃,巨商何廷光出資,特邀梁籌辦,初創(chuàng)為五日刊,后改周刊、半月刊,梁、何樹齡等任撰述,有英葡德法日文翻譯,陣容強大,《實務報》的姊妹篇,編輯方針一致。不同點在于:1)宣傳更大膽;2)傳播科技知識作為重要內容,以“有助于多識”,以溝通中外信息。歷史意義在于,它是1901年初自動停刊。

  26.《湘學新報》:甲午戰(zhàn)爭后,1897年湖南維新志士長沙創(chuàng)刊。旬刊,講求實學、新學為主,宗旨為倡新學、開民智、育人才、圖富強,設有六個固定欄目,每欄由專人編輯,每期裝訂成冊。受到讀者熱烈歡迎,開風氣之先。1898年???。(“瀏陽二杰”:唐才常與譚嗣同)

  27.《湘報》:1898年長沙,通俗日報、南學會機關報,為滿足日益高漲的維新運動需要而創(chuàng)辦。主編唐才常,書冊式,每日一冊,頁數(shù)不等,設有多個欄目,初具近代綜合性報紙的規(guī)模。對象主要是南學會各分會和新式學堂。“開風氣、拓見聞”,報道各地維新運動動態(tài),抨擊封建專制,鼓吹民權、平等,提出并宣傳變法主張,激進程度超過以往。主要撰稿人譚嗣同的主張成了湖南維新運動的指導思想。后被迫???。

  28.《國聞報》:1897年天津,維新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日報。戊戌變法時期,維新派華北重要輿論陣地,創(chuàng)辦人嚴復屬維新右派,不贊成倡民權、開議院,且少與康梁交往。在維新派報刊中獨樹一幟。特點1)“以通外情為要務”。就特別重視對外國報刊書籍的翻譯介紹工作。2)“消息確而速,又極多極詳”。頗具地方特色。除京津華北地區(qū)的新聞外,東南各省新聞一概不述。3)創(chuàng)造了同封建頑固派斗爭的特殊策略。即,館址選在租界內,后宣稱盤給日本人,加印明治年號的障眼法,從而堅持出版下去。

  29.《中國日報》:1900年香港,中國最早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報紙。興中會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機關報,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辦報活動的興起。孫中山親自操辦辦報地點、報紙名稱、經費籌集、設備采購、人員選定等。陳少白為第一任社長兼總編輯。宣傳內容1)宣傳反清,揭露清廷腐敗、賣國;2)宣傳資民權思想,要求改變不合理制度;3)大量介紹英法資革歷史,鼓動人民沖破封建束縛,爭取民主自由權利;4)表示支持義和團的反帝反封建行動;5)與保皇派論戰(zhàn)?!吨袊請蟆芳仁禽浾摍C關又是聯(lián)絡機關的組織形式后被繼承。所辦《鼓吹錄》是中國報紙最早的文藝副刊之一。日報同時《中國旬報》,主登譯稿和長篇論說,發(fā)表謳歌革命的文藝作品,諷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辛亥革命后遷至廣州,1913年被查封。

  30.《開智錄》:是“三自”鄭貫公與馮樊龍、馮斯欒等人在日本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宣傳資產階級思想的報刊。由《清議報》報館代印代發(fā)。不久《開智錄》的革命傾向被保皇黨發(fā)覺被迫???,鄭貫公亦被解職。

  31.《蘇報》:1896年上海,創(chuàng)刊人胡璋以其日本妻子名義注冊,打著日商招牌發(fā)行,內容多是市井瑣事和作奸犯科的社會新聞,文字水平低劣,曾因刊登**新聞和敲詐勒索之事被人控告,弄得聲名狼藉,難以為繼。1899年將該報賣給曾任知縣被革職移居上海的陳范。“憤官場之腐敗,思以清議救天下”,思想上傾向于保皇立憲。后因受到蔡元培所創(chuàng)的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中的革命青年而受到革命影響,轉向、同情、支持、投身革命。于是,《蘇報》實際上成了愛國學社的言論機關。1903年聘章士釗為主筆,明確提出“第一排滿,第二排康”的辦報方針,發(fā)表章太炎為鄒容的《革命軍》撰寫的序言和章士釗的《讀革命軍》兩篇評介文章。激進宣傳引起清廷的惱怒和嫉恨,勾結上海租界查封《蘇報》逮捕報館和愛國學社社員。引發(fā)震驚一時的《蘇報》案。

  32.《清議報》:1898年橫濱,政變后?;蕰诤M廪k的第一個機關報,梁啟超,旬刊。辦報宗旨:“專以主持清議、開發(fā)民智”,猛烈抨擊慈禧把持朝政,擁護光緒帝復位;大量介紹西方資社會政治學說和文化科學知識。此間,梁頻繁接觸革命黨人,思想上受其影響,曾一度在《清議報》上談民權、資源、破壞、革命,贏得不少讀者。康有為獲悉后大怒。1901年末出版第100冊后遭火災停刊。

  33.《新民叢報》:1902年橫濱。梁啟超仿效西方大型綜合性雜志創(chuàng)辦的一份半月刊,宣稱要辦一份“足于東西各報相頡抗”的報刊。內容豐富、編輯嚴謹、印刷精美為“中國報界前此未有”。梁以為中國積弱的根本原因是國民素質低下:缺乏“公德”和“私德”、國家、義務、權利思想、進取、冒險、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精神,只有通過教育手段來提高國民素質造就一代“新民”中國才能富強,國家才有希望。該報設25個欄目,社科、自然無所不包。1903年前還為適應時代潮流,發(fā)表許多高談革命的文章,大受讀者歡迎銷售達14000份,在國內外設立97個代銷處可謂盛極一時。引起?;庶h的不滿。1903年梁赴美洲游歷考察后公開表示不再談革命,與共和告別,從此該報言論柔聲緩語在讀者中的威信江河日下。

  34.《民報》:1905年東京,創(chuàng)刊標志資革派報刊進入成熟階段。孫中山為其撰寫發(fā)刊詞,第一次概括“三民主義”的主張,以此為報紙主要宣傳內容,有統(tǒng)一明確的宣傳宗旨和綱領。大型月刊,編纂陣容強大,半數(shù)以上在國內秘密發(fā)行,受國內外同盟會員和同情革命的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向各種錯誤思潮主動出擊,并在斗爭中發(fā)展,還大力介紹世界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介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其中包括社會主義思潮和無政府主義思潮。

  35.《時報》:1904年上海。戊戌政變后?;庶h在國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份報紙??甸T弟子任經理和主筆,梁也參與過策劃。該報在創(chuàng)刊始以執(zhí)中公允的姿態(tài)出現(xiàn),既批判頑固派又批判革命派。新聞業(yè)務方面大膽革新,為我國報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貢獻。1)將《新民叢報》所創(chuàng)的報章文體--“時評”移植于日報,這種應時而發(fā)、短小精悍、活潑明快的文體頗受人歡迎;2)率先將一張報紙分為1-4版,兩面印刷,徹底擺脫書頁式報紙的痕跡;3)率先采用1-6號鉛字排版,新聞標題和評論中的主眼“借家圈點以為識別”使版面編排“務求醒目”4)率先創(chuàng)辦報紙周刊,分聘專家負責編輯固定專版。這些業(yè)務手段一直沿襲至今。1912年冬《時報》盤出。

  36.《大公報》:1902年天津,英華得天主教資本家、神父、法使館的支持,自任社長,撰寫政論文章。該報政治上傾向君主立憲,卻擯棄“猥邪瑣屑之事”,以“敢言”、“替勞苦大眾說話”和報風嚴肅而受到讀者歡迎,成為華北地區(qū)頗有影響的報紙。1916年后,英華將報館賣給王郅?。ū毖螅瑥氖麓壬剖聵I(yè)。

  37.《中國女報》:1907年秋瑾。以婦女為主要讀者對象,以爭女權、爭獨立、爭解放為宗旨,出版了兩期即被封建統(tǒng)治者封閉。

  38.《神州日報》:1907年上海,于右任辦的第一家報紙,也是革命派在國內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大型日報。該報在有聞必錄的掩護下,詳細報道了秋瑾烈士遇害的經過和各地武裝起義的消息,揭發(fā)貪官污吏的罪行,披露列強覬覦我國蒙藏邊疆和東北地區(qū)的陰謀,很受讀者歡迎。創(chuàng)刊80天后報館被焚,于右任無力恢復而退出,由他人接辦。

  39.“豎三民”:1)《民呼日報》1909年上海租界于右任自任社長,范光啟、等為編輯,報名取“大聲疾呼,為民請命”之意。宣傳同盟會綱領,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揭露貪官污吏的罪行。因披露當時甘肅災荒中官吏侵吞救災款項的情況,引起陜甘代理總督嫉恨,串通上海道和租界當局,反誣于右任,致使報館被查封,于右任被逐出公共租界。2)《民吁日報》1909年上海法租界。“民吁”的三層意思:a)“呼”字去掉兩點為“吁”表示即使被挖掉兩只眼睛仍要反映人民疾苦;b)“吁”字由“于”字加“口”字組成表示出自于右任之口;c)不準“大聲疾呼”,暫且“長吁短嘆”罷。因報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圖奪取滿洲鐵路筑路權繼而控制東北的陰謀以及贊揚朝鮮愛國志士刺死伊藤博文的英勇行為致使日本政府惱羞成怒,串通清政府與上海租界當局查封報館,只出版48天。3)《民立報》1910年上海租界。日報。此時大部分資革派已回到國內,編輯陣容強大,多名報界精英擔任編輯。創(chuàng)刊初言論較為溫和,隨革命形勢發(fā)展而日趨激烈,痛斥清廷倒行逆施,公開支持保路運動,詳盡報道黃花崗起義,揭露列強侵華野心。宋教仁的政論出語豪邁,深受讀者歡迎。1911年成為同盟會中部總會機關報和聯(lián)絡機關。上述三報皆為于右任所創(chuàng),報名都用“民”字開頭,創(chuàng)辦時間前后銜接,史稱“豎三民”報。

  40.《大江報》:1911年漢口,文學社機關報。前身《大江白話報》。詹大悲創(chuàng)辦、總經理、總編輯。特色:1)以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官為主要讀者對象;2)旗幟鮮明,敢發(fā)驚人之語。大量篇幅反映新軍士兵疾苦,維護他們的利益,被士兵視作喉舌。影響許多士兵參加當?shù)馗锩鼒F體,在新軍各標營設立分銷處,發(fā)展個人訂戶、特約記者、編輯和通訊員。發(fā)表過兩篇振聾發(fā)聵的評論《亡中國者和平也》和《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使鄂督極為震恐立即以“淆亂政體?擾亂治安”的罪名于8月日查封報館逮捕詹大悲,何海鳴聞訊自動投案。引發(fā)大江報案。

  41.《新青年》:1915年上海,群益書局,陳獨秀作為“救國救民”的輿論基地。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初名《青年雜志》,第二卷改本名。16開月刊,每6號一卷。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一文,打出科學和民主的大旗。

  42.《每周評論》:1918年北京,《新青年》同人為適應新形勢創(chuàng)辦的一份小型政治時事評論報紙。一樣以“輸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學”為己任,以“主張公理,反對強權”為宗旨,重在批評事實,把思想文化和政治斗爭緊密結合起來。內容豐富,議論精辟。初期陳對某些帝國主義國家懷有幻想,對十月革命和布爾什維克懷疑觀望甚至非難。后隨巴黎和會的進展而徹底改變錯誤觀點。五四期間發(fā)揮積極輿論先導作用,作連續(xù)系統(tǒng)報道,及時評論、給予支持、引導,第一次把這場偉大的群眾愛國運動稱為“五四運動”,第一次提出學習“五四運動”的精神,即:在關系中國民族危亡時表現(xiàn)出的“學生犧牲,社會制裁和民族自決”的精神。報紙類型上創(chuàng)新。4開4版的小型報紙、欄目新穎多樣、重大事件出增刊隨報贈送。1919年被北洋軍閥政府查禁,共37期。前25期陳負責主編,李為主要撰稿人,鮮明宣傳革命的,傾向社會主義。后由胡適接編,挑起問題與主義論戰(zhàn),成為實用主義刊物。

  43.《湘江評論》:1919年長沙,主編毛澤東,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機關報。4開4版、小型周報,全用白話文寫作,以評述為主,精心編輯,發(fā)表評論文章近40篇,長篇政論分析總結歷史經驗,深刻闡述《民眾的大聯(lián)合》的思想和策略主張,反映了民主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思想的萌芽,被當時各地報刊相繼轉載。李大釗評價它是全國最有分,見解最深的刊物。主銷湖南外,滬京鄂粵川等地都有讀者。1919年遭湖南軍閥武力查封。

  44.《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1919年,主編周恩來,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機關報,對開大張日報,后改三日刊,有時發(fā)號外。評述為主,“飛飛”評論精辟,富有戰(zhàn)斗性。創(chuàng)刊號社論《革新、革心》主張革命者既要改造社會,又要在斗爭中自覺改造自己的思想。大量篇幅報道學生運動、工人罷工斗爭,被贊為天津的“新曙光”“全國的學生會報冠”。除發(fā)行天津外,還行銷全國各地,最高日銷達萬份以上。

  45.《共產黨》月刊:1920年上海法租界,中國上海發(fā)起組創(chuàng)辦的半公開的機關刊物。早期共產主義者學習黨的基本知識的必讀教程,醞釀建黨的重要紐帶。16開本,每期約50頁??锊粯司幱“l(fā)行地址,廣告啟事假稱廣州發(fā)售。作者多為上海發(fā)起組成員,全用化名寫作。宣傳內容:1)黨建知識,介紹第三國際和國際共運的實際情況、文獻資料,俄共資料和列寧著作。2)革命道路和黨綱策略,社義、共黨才能救中國。無產階級聯(lián)合建立俄布式的中共。改造社會的根本手段是革命奪權。批駁資改良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反馬克思主義思潮。3)向工農兵群眾宣傳馬義,報道國內工人運動的發(fā)展。1921???,共6期。

  46.“三勞”工人小報—《勞動滬界》、《勞動京音》、《勞動穗者》:出版背景、基礎、宣傳宗旨、讀者對象、編輯版式等都基本相同,被稱為兄弟刊物。被工人群眾報看作“喉舌”,解放”明星”。.出版表明馬義傳播和工運的結合,是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從事工人運動的良好開端。

  47.《勞動界》:1920年,中共上海發(fā)起組創(chuàng)辦的工人周報,陳獨秀、李漢俊負責編輯,《新青年》社發(fā)行,宗旨“改良勞動階級的境遇”,語言淺顯、事例生動,向工人介紹馬義基本理論,大力報道國內外工運情況,尤其是成立工會、開展罷工斗爭的消息,鼓動工人組織起來斗爭,改變受壓迫的地位。1921年初,軍閥政府查禁該刊。共24期。

  48.《勞動者》:1920年廣州,廣東共產主義小組創(chuàng)辦的工人周刊,以《勞動歌》為題最早譯載了《國際歌》歌詞。宣傳只有組織起來,**現(xiàn)存制度,實現(xiàn)社會主義,才能得到解放。受到影響,存在無政府主義和工團主義傾向。1921年???,共8期。

  49.《勞動音》:1920年,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創(chuàng)辦的工人周刊,編輯鄧中夏、羅章龍等。內容版式與《勞動界》基本相同,著重反映受壓迫的悲慘生活,發(fā)表評論給以支持,并指導工人正確的斗爭方法和途徑。被軍閥政府查禁后又改名《仁聲》繼續(xù)出版了幾個月,至1920年12月5日???期。

  50.《向導》周報:1922年上海,中共中央第一個政治機關報。16開周刊,總書記陳獨秀親題刊名、撰發(fā)刊詞、各種政論、專論200余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指導該報籌建,參加前期編撰。中央和各地黨委主要領導大多參與過編撰(如:蔡和森、瞿秋白等)。報道分析評論國內外政治時事,闡釋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明確指出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進行輿論上的論戰(zhàn)以反對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各種錯誤思想和反動宣傳。國共合作后,大力宣傳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關于建設各革命階級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主張,并對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進行熱情幫助和善意批評。《向導》的出版遭到中外反動勢力種種迫害,但在廣大民眾的支持愛護下,發(fā)行量最高達10萬份,讀者遍布國內外。1927年終刊,共201期。

  51.《中國青年》周刊:1923年上海,32開本,每滿25期合一卷出版。中共成立后和大革命時期最有影響的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報。首任主編惲代英。惲和蕭楚女為讀者最喜歡的編撰人。宣傳宗旨:“為中國一般青年服務的”,“忠實的友誼的刊物”。內容到形式都十分注意適合青年的特點。編排生動活潑,后期增加漫畫、插圖,做到圖文并茂。重視同讀者的聯(lián)系,經常發(fā)表讀者來信,征求讀者意見,改進編輯工作。內容要求“有益而有味”。1)熱情關心青年成長,引導青年正確對待學習、工作和生活。2)評述國內外政治時事。3)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批判各種侵蝕青年的反動、錯誤思想。1927年10月出至第8卷3號停刊。

  52.《勞動周刊》:1921年上海,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機關報,中共領導下的第一張全國性工人報紙,主編李啟漢等,每期發(fā)行多達5000份,累計16.5萬張。從現(xiàn)存幾期看,大多出版于罷工高潮前,廣泛報道京滬穗蘇徽等地的罷工斗爭,被人稱為“教育訓練勞工們的一個最好的機關報”1922年出至第41號被勒令停刊,李啟漢被捕關押,罪名是“登載過激言論”、“鼓吹勞動革命”。

  53.《中國工人》月刊:1924年上海,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機關刊物,鄧中夏、羅章龍先后主編。引導工人參加政治斗爭,結合工人爭取目前利益的斗爭和國民革命,把矛頭指向帝國主義和軍閥,有力揭發(fā)工賊的破壞活動。鄧發(fā)表《我們的力量》針對陳否認工人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力量的右傾觀點,充分闡明中國工人階級力量的雄厚和強大,指出只有他們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和領導者。1927年廣州停刊。

  54.《政治周報》:1925年廣州,16開期刊,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級機關報。毛澤東主編。主載國民黨中央和廣東革命政府的重要會議、文件、報告,知名人士的撰稿,部分新聞報道材料,《反攻》專欄刊發(fā)短小犀利的時評。注重用事實說話,宣揚廣東革命政府領導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揭露國民黨反動右派勾結帝國主義和軍閥勢力的陰謀活動,為維護國共合作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鞏固廣東民主革命基地,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毛撰寫了發(fā)刊詞,發(fā)表論壇、新聞、時評、通訊近20篇。每期發(fā)行達4萬份。1926年6月???。

  55.《熱血日報》:1925年上海,五卅運動中,中共中央創(chuàng)辦的黨報史上的第一份日報,是中共為加強五卅運動的宣傳專門出版的4開4版日報,瞿秋白為主編,每期1萬字,刊載短小時評,讀者通信和大眾文藝作品等,具有通俗化、群眾化的特點,13天后被迫???br />
  56.《京報》:1918年北京,邵飄萍獨立創(chuàng)辦,自任社長。1919年8月因揭露段祺瑞賣國政策被封。邵流亡日本,1920年皖系軍閥倒臺后,回國恢復出版,銳意改革,使該報成為北方一份有影響的大報。

  57.《掃蕩報》:1932年南昌,遷漢口。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機關報??箲?zhàn)爆發(fā),還派人深入內地開拓新陣地。出版重慶、桂林、昆明等地分版,發(fā)展為僅次于《中央日報》社的大報團。桂林版出版過外圍小報《小春秋》,以刊登社會新聞及小文章為主,3天一期,4開1張。

  58.《中央日報》:1927年漢口。初為國共合作條件下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主辦報紙。4開5張,逢周日增出《我們和世界》一張,綜合評述一周來的軍事、政治、黨務以及國內外新聞。另有英文版,材料皆取自中文版,由林語堂等擔任編輯工作。“四&S226;一二”和“七&S226;一五”政變后停刊,共176號。1928年上海復刊,日出3大張12版,1928年???。該年冬遷南京,1929年2月1日正式出版,國民黨中央機關報。由中央宣傳部黨報委員會直接管轄,葉楚傖任主席,下設經理、編輯兩部。32年整頓,實行社長負責制,程滄波任社長。在事業(yè)上發(fā)展迅速,興建新樓,輪轉機印報,日出3大張,銷數(shù)增至3萬份。“七&S226;七”抗戰(zhàn)爆發(fā)后,立即采取應變措施,派部分人員水陸兩路向南、南西遷移,建長沙、重慶版。后又在昆明、成都等地辦分版??箲?zhàn)勝利時已建成一個龐大的《中央日報》報團,為當時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報業(yè)集團。

  59.《新記大公報》:1926年9月由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三人組成的新記公司接辦而復刊。吳鼎昌獨資5萬元自任社長,胡政之任經理兼副總編輯,張季鸞人總編輯兼副經理。復刊號發(fā)表《本社同人之旨趣》,提出“不黨、不私、不賣、不盲”的辦報方針,打得當時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歡心,成為北方大報之一。國民黨政府建立后,政治上擁護國民黨政府,采取“小罵大幫忙”的宣傳手法,既討好蔣介石,又迷惑一般讀者。新聞業(yè)務和經濟管理方面,也銳意改進,推出了不少有益于發(fā)展的舉措,事業(yè)蒸蒸日上,全國范圍取得越來越大的影響。1936年上海版創(chuàng)刊,觸角深入中國新聞事業(yè)的中心。

  60.《布爾塞維克》:1927年上海,中共中央理論性機關刊物。周刊~半月刊、月刊和不定期刊。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先后任主編。全力揭露國民黨叛變革命的罪行,指出只有無產階級政黨能才領導中國革命。以大量篇幅歌頌中共領導人民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英勇斗爭。創(chuàng)刊時白色恐怖最嚴重,為迷惑敵人,免遭迫害,常采用偽裝封面和合不斷改換刊名的方式發(fā)行。但由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也宣傳過錯誤政策、主張和口號。1932年???。

  61.《紅旗日報》:1930年,由《上海報》和《紅旗》合并而成。李求實主編。初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后改為中共中央和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報。發(fā)行量達12000份,有國外訂戶,影響巨大。創(chuàng)辦初受“左”傾盲動主義影響甚大。發(fā)刊詞《我們的任務》第一次明確指出報紙是階級斗爭的工具。設若干欄目,每周發(fā)表一篇綜合述評。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出版,屢遭查禁和迫害,發(fā)行人員先后被捕四五十人。報紙篇幅逐漸縮小,1931年???,共182期。

  62.“記聯(lián)”:1932年,左翼新聞記者聯(lián)盟成立。在“左翼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社聯(lián)”)和“集納協(xié)會”基礎上成立起來的。通過各種方式,團結進步新聞界,開展革命宣傳活動;同時與國民黨的反動新聞統(tǒng)制及其育秧的反動新聞事業(yè)進行斗爭。“記聯(lián)”成立不久創(chuàng)辦了國際新聞社,以報道革命**活動為主,稿件為國內外報刊所采用,四個月后被封閉。1934年創(chuàng)辦小型報紙《華報》,直接進行宣傳活動,不久被迫??M瓿霭嬷芸都{批判》,強調新聞事業(yè)的階級性,提出批判資產階級新聞學,批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動統(tǒng)治服務,從而欺騙壓迫人民大眾的反動新聞事業(yè);探討建立無產階級新聞學和代表人民大眾利益的新聞事業(yè)。4期后被迫???。35年“記聯(lián)”建立公開組織中華新聞社,對外發(fā)稿,一直活動到36年5月。抗戰(zhàn)爆發(fā)后,該聯(lián)盟部分成員參加了“中國青年記者協(xié)會”(“青記”)。

  63.《時事簡報》: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后出現(xiàn),并迅速發(fā)展。根據(jù)中央規(guī)定,各軍及各縱隊均應辦統(tǒng)一命名的壁報,每周一張,毛筆手抄,內容為國內外政治消息、游擊地區(qū)群眾斗爭及紅軍工作情況。31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簽發(fā)《普遍地舉辦〈時事簡報〉》的通令,并附《怎樣辦〈時事簡報〉》的小冊子,進一步推廣這一宣傳形式,被認為是“蘇維埃區(qū)域中提高群眾斗爭情緒、打破群眾保守觀念的重要武器”

  64.“紅中社”:1931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據(jù)地最早創(chuàng)辦的通訊社。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時,第一次通過自己的無線電臺對外發(fā)布新聞,宣告中國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正式成立,播發(fā)大會重要文告、宣言等文件。標志著“紅中社”的誕生。它的創(chuàng)辦與早期紅軍無線電事業(yè)有密切關系。二次反“圍剿”后,為擴大影響、打破封鎖,中央鄭重提出用無線電向全國工農勞苦群眾發(fā)出通電,紅色中華新聞社應運而生。該社成立后,利用僅有的收報機,抄收國民黨中央社電訊和塔斯社英文廣播,編譯刻印成“參考消息”--《無線電材料》(后改為《每日電訊》)。同時利用中央機要電臺和軍委的電臺,以紅中社名義,每天對外播發(fā)幾條新聞電訊,有時也發(fā)英文稿。

  65.《紅星》報:1931年瑞金,中國工農紅軍軍事委員會的機關報,軍委總政治部主辦。初為不定期出版。每期約17000份。長征期間條件極為艱苦,鉛印改手刻油印,每期七八百份,發(fā)到連隊。鄧小平、陸定一先后主編。辦報目的是為加強紅軍政治工作。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圖文并茂、豐富多彩。除社論、要聞、專電、前線通信、國際時事外,還先后設有十多個固定專欄。同時該報還注意插圖的運用,評論及新聞甚至理論文章,常常也配有漫畫或繪畫。發(fā)刊詞《見面話》形象生動全面概括了人民軍隊報刊應具有的提供新聞信息、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指導工作、批評監(jiān)督及文化娛樂等多種職能。雖然編輯人員少,通訊員隊伍卻很龐大,包括各級領導干部和連隊基層的干部戰(zhàn)士。1935年終刊共124期。

  66.《青年實話》:1931年龍巖,后遷瑞金。少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蘇區(qū)中央局機關報。16開4版單張印刷的報紙~32開本的雜志形式,半月刊、旬刊、周刊。陸定一等主持編務。1934年長征前夕??瑲v時3年多。深受青年讀者特別是紅軍中青年戰(zhàn)士的歡迎,發(fā)行量后增至到3萬份。文字通俗生動、內容活潑多樣,適合青年需要。經??d團中央文件,交流青年團工作的經驗,介紹馬義基礎知識。創(chuàng)刊方針和宣傳中心“應該是報紙為著戰(zhàn)爭”。發(fā)動青年踴躍參軍,努力生產支前,組織青年積極參加擁軍優(yōu)屬活動等等。同時還向青年介紹當前國內外形勢和革命任務。

  67.《新中華報》:1937年中共中央為團結**計,將《紅色中華》報改名而成。先后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機關報和中共中央機關報兼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機關報,主要發(fā)行于陜甘寧邊區(qū)和**民主根據(jù)地內,版面4開,三日改為五日再改三日刊。油印改為鉛印。1941年???。積極宣傳**、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倒退,發(fā)表大量社論、重要評論和中央文件等,全面系統(tǒng)的報道中共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戰(zhàn)績以及陜甘寧邊區(qū)等**民主根據(jù)地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報道“皖南事變”真相,闡明中共政策。此后新報刊的紛紛出版逐漸形成《新中華報》系。

  68.延安《解放日報》:1941年延安創(chuàng)刊,革命根據(jù)地出版的第一個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機關報,也是**戰(zhàn)爭時期及解放戰(zhàn)爭初期革命根據(jù)地影響最大的報紙。日出對開,一張4版。社長博古后廖承志。總編楊松后陸定一。毛起草創(chuàng)辦通知,部署安排工作,題寫報頭發(fā)刊詞,撰寫修改重要社論、評論、新聞和文章。初期國際新聞過多、脫離根據(jù)地群眾和工作實踐的傾向。。42年4月1日,在中央指導下改版,目的是要使《解放日報》能成為真正戰(zhàn)斗的黨的機關報。登載中宣部《為改造黨報的通知》,發(fā)表改版社論《致讀者》。論述了黨報的黨性、群眾性、戰(zhàn)斗性及組織性(指導性)原則,并檢查了創(chuàng)刊以來的問題。版面煥然一新。一版各解放區(qū)要聞版,二版陜甘寧邊區(qū)版,三版才國際新聞,四版副刊專論。改變脫離實際的做法,以報道根據(jù)地新聞為主,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工作實際,積極配合黨的中心工作,辦??賹?,集中力量報道、指導整風運動。宣傳“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等方針,提出“全黨辦報”的方針。軍事宣傳力度大大加強。

  69.延安新華廣播電臺:1940年底建立并開播。我國無產階級廣播事業(yè)的開端,也是當時解放區(qū)新聞事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中共新聞事業(yè)中有了無線電口語廣播這種新型現(xiàn)代化宣傳工具。當時是新華社的組成部分。廣播稿由新華社廣播科提供,向國內外傳播根據(jù)地軍民斗爭實況,宣傳中共的各項政策主張。12月30日首播日,后被定為中國人民廣播創(chuàng)建紀念日。呼號“XNCR”。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一小時左右。中共中央文件、《新中華報》社論、《解放》周刊重要論文、國內外新聞、**歌曲等文藝節(jié)目。由于設備簡陋零配件奇缺,只得時播時停。1943年大型電子管燒壞,暫停廣播,抗戰(zhàn)勝利后播音恢復。

  70.《聯(lián)合日報》:1945年,根據(jù)中共中央南方局提出的爭取在上海辦一份民間日報的建議而創(chuàng)辦的。由重慶派來的劉尊棋、王紀華等人籌建,為隱蔽黨的面目,由美國新聞處任發(fā)行人,并聲稱“以純粹民間資本,無黨派立場,發(fā)揮民間輿論精神”后被國民黨當局指令???,經中共努力又恢復出版,改名《聯(lián)合晚報》,由中共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直接領導,該報的復刊小言明確宣稱“唯一的依靠是廣大的讀者,要講出人民要講的話。報道人民要知道的事情”

  71.《建國日報》:1945年上海問世,報頭欄標有“上海文化界救亡協(xié)會主辦,社長郭沫若,總編輯夏衍”字樣,以示其與抗戰(zhàn)初期創(chuàng)刊的《救亡日報》一脈相承。一張4開。《救亡日報》總編輯夏衍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返滬籌劃出版。原定恢復原名,后經周恩來交待改為此名。周就辦報方針與宗旨作了指示:要爭取公開合法,重點放在反對內戰(zhàn),爭取民主;是民報,與黨報(《新華日報》)分開。該報一出版就因其內容充實,文字簡短、敢于說話等特點而吸引了大批讀者。15天后被查封。

  72.《文萃》周刊:1945年。據(jù)毛、周電報精神創(chuàng)辦的集納性、文摘性刊物,孟秋江主編。主要轉載重慶、成都等地報刊的進步文字,旨在將內地之民主運動擴展至上海。黎澍接編改版為時事政治性刊物。

  73.《關于城市黨報方針的指示》---1948年8月15日,總結了黨在城市報刊宣傳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后,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布該指示,提出關于城市黨報工作的三大注意事項:1)報紙主要為工農兵服務,但同時也要為干部、工商業(yè)者和知識分子服務;2)報紙以報道農村與工廠的消息為主,同時兼顧市場、學校以及其他地方;3)報紙副刊,必須宣傳馬克思主義,深入淺出的對讀者作教育工作。

  74.劉少奇《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1948年10月2日,劉少奇親自去中共中央在其所在的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舉辦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的部分記者參加的學習班作長篇講話,即著名的《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劉在講話中表達了黨中央對新聞工作的重視,、為新聞工作者適應新的形勢,完成新的任務提出了明確的努力方向。1)深刻闡明了新聞工作的作用與任務。2)提出黨和人民的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四個條件:1、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2、必須獨立作相當艱苦的工作;3、要有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4、要熟悉黨的路線和政策。

  75.毛澤東《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1948年毛澤東接見了《晉綏日報》編輯部人員并發(fā)表了著名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談話內容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黨的報紙的性質、任務和作用,以及辦報路線、報紙風格及新聞工作者的作風等有關黨的新聞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毛澤東說:“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通過報紙加強黨和群眾的聯(lián)系”,報紙應具有生動、鮮明、尖銳和毫不吞吞吐吐的戰(zhàn)斗風格。并且強調報紙要靠大家來辦,靠全體人民群眾來辦,靠全黨來辦,才能辦好;報紙工作人員為了教育群眾,首先要向群眾學習。這一談話對當前工作也極具指導意義,我們應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更好的發(fā)揮其作為黨、政府和人民三位一體耳目喉舌的作用;對如何正確認識與處理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也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外國新聞史25個名詞解釋匯總

  76.《每日紀聞》:公告式的官方公報,是古代統(tǒng)治者采用的重要傳播方式之一。公元前59年,愷撒在當選為羅馬執(zhí)政官之后,命令在羅馬議事廳外大街上立了一塊涂上石膏的木板,每天在上面書寫報道元老院的議事紀錄,后人稱其為《每日紀聞》。

  77.威尼斯手抄小報:16世紀,在威尼斯等工商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專門刊登各種商業(yè)信息的手抄小報,內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交通信息,間或也包括政局變化、戰(zhàn)爭信息、災禍事件等。這些小報不定期出版,沿街兜售,每份一個銅元。

  78.“三社四邊協(xié)定”:1870年1月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爾夫三大通訊社簽訂了“聯(lián)環(huán)同盟”協(xié)定,美聯(lián)社也參加了該協(xié)定,又稱“三社四邊協(xié)定”。世界劃分為四大勢力范圍,在每一勢力范圍內,只由一家通訊社負責新聞的采訪與發(fā)布,且規(guī)定互相交換所采集到的新聞。協(xié)定以歐洲三大通訊社為主,美聯(lián)社不能插足美國以外的地區(qū)。

  79.KDKA電臺:世界上第一座有正式營業(yè)執(zhí)照的廣播電臺,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國匹茲堡西屋電氣公司開辦的KDKA廣播電臺。廣播電臺成立時,其所有工作人員均是西屋公司職員,并且全部為志愿工作者(西屋公司從那時直到現(xiàn)在仍然擁有KDKA電臺)。他們從第一次播出后,每晚約8:00開始廣播。播出內容有當?shù)匦侣?、邀請藝人現(xiàn)場表演、為臨睡前的孩子們朗讀故事等。

  80.皇家特許出版公司:1557年,瑪麗女皇成立了皇家特許出版公司,規(guī)定:在王國以內,除公司會員和女王特許者外,印刷一律禁止。從當時的情形看,這是把國王的利益與出版商的利益統(tǒng)一起來的最好辦法。

  81.星法令:1586年星法院頒布特別法令,嚴厲管制出版活動,規(guī)定一切印刷品均須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記,印刷任何刊物必須事先請求許可;皇家特許出版公司有搜查、扣押、沒收非法出版物及逮捕嫌疑犯的權力等。

  82.《每日電訊報》:是英國第一家成功的大眾化報紙。由斯雷上校在1855年6月29日創(chuàng)辦,初期并無特色。在約瑟夫.摩西.利維收購后擴大新聞報道面,重視報紙的趣味性;注意社會新聞,改革版面編排,采用大字多行標題鮮明醒目,使得《每日電訊報》起死回生,獲得快速發(fā)展。二戰(zhàn)后,成為高級報紙,表現(xiàn)為重視國際報道,以嚴肅性新聞和人情味新聞相結合為方針,讀者以中產階級為主。

  83.BBC:1922年11月4日由馬可尼公司聯(lián)合另外五家企業(yè)集資組建,民營性質。經費來源于收音機附加費和收聽執(zhí)照費。1927年元旦,在英國皇家特許狀下,老BBC被改組成公營的英國廣播公司。

  84.新聞出版自由法:1881年,第三共和國議會通過。標志著法國新聞出版自由政策的最終確立。這一法律是《人權宣言》宣告的言論出版自由的具體化,對于法國,歐洲乃至世界的報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85.法國《世界報》:當代法國著名報紙,由記者于貝爾"伯夫—梅里聯(lián)合一批獨立報人于1944年在巴黎創(chuàng)辦。該報是一份嚴肅的報紙,內容側重政治時事,經營和編輯保持獨立性。

  86.法新社:全稱法國新聞社,總部在巴黎。二戰(zhàn)后,法國戴高樂政府將戰(zhàn)爭期間4家反法西斯通訊機構合并,于1944年9月在哈瓦斯社基礎上組成法國新聞社。

  87.《新到新聞》:1650年,出版商里茲赫在萊比錫創(chuàng)辦《新到新聞》,這是德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家日報。但此后相當一段時間里,德國報刊發(fā)展仍然比較緩慢。

  88.《新萊茵報》:全稱《新萊茵報.民主派機關報》。是全世界第一張無產階級政治機關報,馬克思主義日報。1848年在科隆出版,為了繼承《萊茵報》的革命傳統(tǒng),又表示兩者的區(qū)別所以定名為《新萊茵報》。馬克思任主編,恩格斯為他助手,兩人除了負責報紙編輯出版和發(fā)行工作,還經常為報紙撰稿。

  89.“知識稅”:指通過向報紙、紙張、廣告等知識產品征稅,以提高新聞出版物的售價,限制報刊的發(fā)行,從而達到寓禁于征的目的,這是18世紀發(fā)明的一種控制手段。知識稅開征后許多報刊不堪重負,被迫停刊。自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后,逐年取消了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背負了150年的沉重經濟包袱徹底解除了,英國報業(yè)活力大增,發(fā)展步伐加快。

  90.紐約《太陽報》:由本杰明.戴于1833年9月3日創(chuàng)辦,美國第一份成功的廉價報紙,為美國開了商業(yè)小報先河,開創(chuàng)了新聞事業(yè)的新紀元。堅持低價發(fā)行,內容主要是軟新聞、地方新聞、社會新聞等。

  91.紐約《先驅報》:1835年發(fā)刊。創(chuàng)辦人貝內特。熱衷于聳人聽聞的題材,報道內容更加廣泛,更重視全方位的新聞報道。注意全國性信息和國際新聞。首創(chuàng)金融新聞欄,首創(chuàng)社交新聞,率先提供體育新聞。1924年與《論壇報》合并為《紐約先驅論壇報》。

  92.紐約《論壇報》:1841年發(fā)刊。創(chuàng)辦人格里利,出身印刷工。《論壇報》同輝格黨的政治活動常常是難解難分的。摒棄煽情主義的做法,重視言論,宣傳社會主義,提倡開發(fā)西部,要求打擊投機商人,嚴懲貪官污吏等。

  93.《紐約時報》:1851年雷蒙德與二位同事合伙創(chuàng)辦。該報摒棄了《太陽報》、《先驅報》的煽情主義作風,也排除了《論壇報》政治激進的態(tài)度,主張新聞翔實、言論平和。該報對南北戰(zhàn)爭的報道十分出色。它實際上始終反映雷蒙德的黨派傾向。

  94.《每日郵報》:英國現(xiàn)代報紙的早期代表。1896年,哈姆斯沃思創(chuàng)辦。《每》是在廉價報紙基礎上產生的,但又有新的發(fā)展。報道范圍廣泛。比上層報紙有更多的社會新聞;比一般廉價報紙有更多的重大新聞報道。

  95.黃色新聞:美國黃色新聞,指建立在煽情主義之上,注重犯罪新聞、丑聞、性、災害和體育等問題的新聞報道,大字號煽動性的標題,濫用照片。名稱起源于《紐約新聞報》和《世界報》“黃孩子”欄目之爭,黃色新聞1899~1900年達到高峰,之后逐漸衰落。

  96.《朝日新聞》:1879年于大阪,村山龍平創(chuàng)辦。后打入東京,開始出版《東京朝日》,1940年兩地報紙統(tǒng)稱《朝日新聞》。廣泛刊登國際國內新聞,既注重速報,又致力于詳報和解說,一貫重視采用先進傳播技術。

  97.《泰晤士報》: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且最權威的高級報紙之一。由約翰.沃爾特于1785年1月1日創(chuàng)刊于倫敦。該報原名《每日環(huán)球記錄報》,1788年最后定名為《泰晤士報》,后經多次改革和轉手一直保持著較高聲譽,現(xiàn)為傳媒大亨默多克所有。

  98.普利策獎:普利策1883年接辦《世界報》,是美國黃色新聞潮的發(fā)動者之一。他在遺囑中宣布捐贈250萬美元作為建立新聞學院的費用,50萬美元設立“普利策獎”,獎給優(yōu)秀的文學、歷史、音樂和新聞作品。其中新聞獎的比重最大。普利策獎被認為是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的獎勵。

  99.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成立于1927年2月,原為16家廣播電臺聯(lián)合組建的獨立廣播電臺聯(lián)營公司。11931年7月在紐約的電視臺試播電視,1939年10月正式播出。成為美國最大的電視集團和廣播集團。

  100.ABC:美國廣播公司:1945年成立于紐約,其前身是全國廣播公司的藍色廣播網。1995年8月,改公司被著名的迪斯尼公司以190億美元購買,成為集電視、廣播、出版、娛樂、電訊于一體的傳播娛樂帝國。

  (實習小編:二哈)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