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幫 > 備考 > 心理調節(jié)

除了口號,考研更需要細致入微的努力

  摘要:考研的時候,如果一道題做三遍還是錯了,你會不會崩潰甚至想放棄?你會不會擔心自己一個月的復習進度太慢而去和別人攀比?考研需要的不僅僅是向往和口號,要想考研成功,你需要付出無數(shù)點點滴滴的努力。

  我有一位師弟,考研數(shù)學149,差一分滿分,還是在考數(shù)學前一天感冒的情況下。我問他怎么做到的。他說,他平時沒事兒就抄概念,抄定義。另外,他用的考研參考書不是當年的,是二手的。他說,只要他做過的題,都確保不會再出錯。

  我的一位師弟童哲,高中的時候做了46本習題冊,只還是物理這一科。后來保送到北大物理學院。他不是偏科,而是高考成績過線。

  我高三那年,學習比較努力。因為高一高二的成績太爛了。那一年,我下定決心,踏踏實實的,只要學到的東西,無論是知識還是題目,都要徹底掌握,100%的不能犯第二次錯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寫下了6400多頁筆記。高三比高二結束的時候,總分多了200來分。

  其實,這些跟歷史上的大家比起來,根本算不了什么。例如,蘇東坡的日課是抄寫背誦《漢書》,80萬字的漢書他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馮.諾依曼學英語的辦法是背誦狄更斯的小說《雙城記》、學德語則背翁肯的《世界史》。巴菲特能對厚達七八百頁的《證券分析》里的每段話、每個案例都能引用。亞洲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數(shù)學家小平邦彥,研究生的時候讀范德瓦爾登的《代數(shù)學》,讀不懂,不懂就抄書,直到抄懂為止。

  上面這些人,各有特點,但唯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點一滴的把事情做到極致,而不是熬時間,多么多么勤奮。所謂極致就是力圖100%的把握一個東西,哪怕那個東西很細小。很多個細小的東西完全把握了,整個的學習就會發(fā)生自己都想不到的躍遷。這也是那些人能抗住學習過程中的痛苦的原因。

  把某個科目第一章的第一節(jié),做到題目100%的正確率,如果下定決心,是所有正常人都能做到的,是準備考研的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下定決心這么去做。然后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然后第二章、第三章,以此類推。學習成效必定是突飛猛進的。

  但絕大多數(shù)人不會這么去做。所以,這個世界上任何領域只有少數(shù)人是頂尖高手,大部分人不斷的受挫、被機會淘汰。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真正懂得把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極致有著改變命運的力量。

  上個星期有人(可能是一位女生)問我,"擔心自己考不上怎么辦?有時候自己做過三遍的題,再做還是因為一個小地方就整道題都錯了。那時候眼淚一下子就流下來了,特別害怕怎么辦?"

  去年我的一位朋友的筆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道題她做了十一遍。她考的是材料專業(yè)的研究生,今年考到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去了。

  一道題目做十遍,還會出錯,那么,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就在這里。有些人做一遍會錯,他就放棄了;有人做兩遍還會錯,他就放棄了;還有人做三遍,還是出錯,就放棄了,就崩潰了。有些人做了十遍還出錯,還沒有放棄,還沒有崩潰,然后結果就出來了,人和人的差別、那個事情的結果的差別就出來了。

  最大的難題是害怕和恐懼,但,所有人都會這樣子的。關鍵不在于我們有沒有恐懼,有沒有害怕、焦慮,有沒有感覺到壓力大,這是所有人都會有的,是毫無疑問的。但問題就在于我們的行動和反應,行動和反應造成了人和人之間的巨大的差別,尤其是行動,主動的行動。

  然后有人問,"如果欲望和恐懼都可以轉化成動力。怎么轉化?"我說,我跟你說一件事,你就明白了。我第一次考研的時候失敗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那時候沒有考慮到真的會失敗。第二次考研,我就知道,因為第一次真的失敗了。所以欲望、恐懼怎么轉化的?非常簡單,就是知道你干的這件事情是完全有可能失敗的,你要設想失敗了之后怎么辦、是什么場景,那你的整個狀態(tài)都跟之前不一樣。如果真的這么想的話,那壓力不是更大嗎,更焦慮嗎?當然是這樣的,沒有人不焦慮,這個這社會上除了極端個別的群體和個人,但是這個比例是極小的。

  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在掙扎。我寫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威爾.史密斯講的一句話,"所有人都在掙扎,只不過有些人善于掩飾而已",看清楚這個人生的本質的話,你就不會擔心什么壓力和焦慮了,所有人都是這樣子。當你有壓力和有焦慮的時候怎么辦?你就付諸行動。行動過程中,你的壓力和焦慮迫使你抓緊行動。行動到忘我的程度,那么這個事兒十有八九就成了。

  相反,好多人過于樂觀,覺得按部就班地做,然后就能把這個事兒做得很好。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還有個問題是這樣的,"正常的考研復習進度是怎么樣的?"

  這個問題很寬泛。有一個基本的道理,就是各個領域,做得好的人都不是正常人。衡量"正常"很麻煩,"平均水平"也沒有人統(tǒng)計過。所以,如果你有明確的、比較大的目標,基本上不要考慮"正常"是什么情況。如果是考研,考研確實是我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到人生躍遷,是個人生涯中的一個關節(jié)點的事件。對這樣的事情就不要考慮正常情況,往極端了走。

  所謂往極端了走,就是要用極高的效能去做這件事情,按照極端的效果,極好的效果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往這個方向走。所以基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一般的復習進度"這個標準基本沒有。用一個月辭職考研的、準備二戰(zhàn)三戰(zhàn)的都有。所以這個正常的復習進度是怎么樣的,確實很難給出準確的回答。

  前段時間還有人問我:"我發(fā)現(xiàn)學習一科新的內容,復習3個小時,真正理解的內容很少,可能自己理解比較慢,但是不這樣做,就真的感覺自己就是在看書,達不到10頁的總和,比如數(shù)學,真正的好題,3小時下來一般只掌握幾道,雖然目前看是和計劃進度匹配的,但是想知道如何提高效率。"

  其實所有類似的困惑,都是沒有明白"質量"兩個字。質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質的保證、沒有把質放在首要目的,量的積累沒有任何意義。三個小時這個時間已經(jīng)太長了,對把握點滴而言。

  點滴是以什么為單位的?如果說是知識內容,那就是以一個概念為單位,以一個案例為單位。如果是做題,就是以一道題為單位。如果是在讀書的情況下,我們三個小時下來之后發(fā)現(xiàn)理解的內容很少,那就意味著三個小時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抓住那個點滴。

  我們是抓住一個概念了嗎?如果說一個概念弄明白了,那么三個小時,我們是不可能一無所獲的。所以這個問題就是點滴的功夫不到位,還沒有把什么是點滴搞明白。然后我們再說做題。做題的時候,如果用三個小時徹底掌握幾道題,那已經(jīng)很厲害了,而且尤其是難題,那已經(jīng)非常厲害了。

  如果是以點滴為單位,按照這個方式一個概念一個概念,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地去把握,按照這個方法去做,三個小時下來,去讀書,讀任何書,絕不會一無所獲,絕對不會的。

  "把握住你能夠把握住的點滴",這是一個極高明的方法,讀書和做事的方法。

  像"慢工出細活兒"、"欲速則不達"等等這樣一些名言,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這樣的大道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講,一生都不會明白的。還有很多人,要到很大很大的年紀,才明白它背后的內涵是何等的深刻。

  慢工出細活兒。但什么叫做"細"呢?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細",所以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慢工出細活兒",也就談不上慢工出細活兒了,跟這個道理都不沾邊兒。

  許多人都在考慮一些大而無當?shù)臇|西,考慮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其實我們以為很重要的那些問題,根本就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細微的東西、細小的東西。

  為什么?原因就是,正是那些很細微的、細小的東西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品質。什么叫品質?就是質地。他的"質地"是什么,那個"質地"會決定他的高度,我們用土蓋一個一層的房子(土房子)很容易。用土這種材料,土墻的那種土,就是泥巴和水的混合物,然后想蓋出東方明珠那樣高的一個建筑,那是不可能的,那是質地決定的。

  考研這件事,它最大的價值,除了那種實用性的階層躍遷之外,它最根本的價值就在于,它給我們提供一個契機,讓我們去改變我們人生的質地。改變我們人生的質地,這才是最本質的東西,最根本的東西。

  因為歸根結底,我們是希望去改變我們的人生??佳械臇|西全都是手段,好多人不考研,他們的人生也可以過得光輝燦爛。關鍵在哪里?就在于人生的質地。我們是改變它的質地,改變它的品質,改變它的材質,這是我們作為人這種智慧生物是能夠做到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通過我們做事情的那個品質,去改變我們自身的品質、質地、材質。它會決定我們人生的高度和深度,決定我們一生的幸福,決定我們一生能夠取得什么樣的成就。

  什么是改變了呢?

  就是我們做的那個事情的精細程度,那種認認真真的程度,那種熱情、情感投入在里面,反過來,告訴我們,我的生命的材質改變了,我的思維不再是那個思維,認知不再是原來的那種認知,行為方式也變了,更堅決果斷了,更細致認真了。那個時候,才是人生改變的時候,徹底改變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恐懼焦慮消失了,心里平靜甚至寧靜了。

 ?。▽嵙曅【帲簳r達迪)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jīng)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會關心:

來考研幫提升效率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