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幫 > 報考 > 擇校擇專業(yè)

名校與非名校差距如此大,考研你還不愿拼命嗎?

  摘要:都說讀名校和非名校有差距,可是差距到底在哪、差距影響有多深遠,我們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懵懵懂懂的。今天幫幫就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一起冷靜客觀地看看名校與非名校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一、名校與非名校的差距不是收入不同而是思維方式與做事標準

  最近高考出成績,很多人在報志愿。我是二本畢業(yè)的,可能你覺得我現(xiàn)在還挺好的,但我依然覺得我跟那些名校的同學有巨大的差距。這個差距不是畢業(yè)后的薪水,也不是學業(yè)水平的差距,而是一種思維方式與做事標準。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一直沒法清楚的描述這種差距,一直到我最近看到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的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shù)人,卻受環(huán)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么優(yōu)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huán)境,減少自身與環(huán)境的沖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huán)境按時,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fā)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fā)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fā)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直到現(xiàn)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我的大學是二本學校,也有一些二本學校的網(wǎng)友給我寫信說一些現(xiàn)狀,比如自己努力學習就會遭到周圍人的排斥,同學們都抱怨老師不好天天宿舍睡覺,學習氛圍很差只有考試時候才努力學習等等。而個別一些稍微努力點的同學(比如我),如果不去看看外面真正的世界,就會覺得自己相當不錯了,或者覺得自己的努力被同學排斥孤立,可能是自己的錯。

  其實每一個同學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懷著努力學習的心態(tài),一二三本都有好學生,也都有特別努力勤奮的人,但為什么走著走著就會消失一大半呢?其實就是《精進》里的這幾句話"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huán)境,減少自身與環(huán)境的沖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二、為什么名企喜歡要名校的學生?

  為什么名企喜歡要名校的學生?非名校表示不服。當年我也覺得不服氣,非名校的同學也有努力的,為什么要一棒子都打死呢?進入社會久了我才明白,其實名企要的不是多么高的GPA成績,而是一種內在的精神狀態(tài)。就像《年薪百萬的年輕人都是怎樣生活的》一文中描述的:"那些年薪百萬的年輕人,他們拿著高薪,卻依然選擇為了工作到深夜,并且他們的狀態(tài)很不一樣,每天都為自己讓世界變得更好了一點點感到振奮,非常積極。他們的辛苦不叫辛苦,也不為百萬年薪。辛苦是他們獲得自我實現(xiàn)的途徑,自我是實現(xiàn)使他無窮快樂。這世界就是一撥人在晝夜不停的高速運轉,另一撥人起床發(fā)現(xiàn)世界變了。"

  上班稍微努力點就開始講究公平,自己不得志就開始抱怨公司和領導,下班后看幾頁書就覺得自己特別上進,辛苦上幾天就覺得自己要趕緊去享受一下生活了,加幾天班就擔心自己會過勞死。遇到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郁郁寡歡,仿佛遇到了天大的人生難題磨磨唧唧解決不清??匆娕1频娜艘矔纳w慕,但總也突破不了努力卻總不得要領魔咒。

  當然,這話不能說死,名校也不一定100%牛逼,非名校也有出類拔萃的英才,但就大范圍來講,一個人受環(huán)境的影響會非常之大,《精進》里還說了一句話:"一個二三流大學的學生,能夠勇敢以名校學生中檔乃至高檔水準來要求自己,才是恰當?shù)淖龇ǎ惨欢〞闹惺芤妗?quot;我把這句話發(fā)給一個大學老師,她跟我講:"太難了,我就這么要求我的學生,但層次的差異太大了,大部分學生理解不了,也許畢業(yè)后才會理解吧。"

  三、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錢,越上進

  前幾天回老家,我姐問我,你覺得北京跟二三線城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說:"北京跟不用跟二三線城市比,北京自己都有不同層次的人群。我總結就是幾個字:'越能干,越努力;越有錢,越上進'。"

  進入社會十年八年后,名校和非名校帶來的名氣和基礎學歷教育的差異漸漸就不明顯了,更多的是個人經驗,經歷以及社會化程度的較量。有的人的生活越過越好,有的人越過越找不著北,甚至日子越來越慘。而造成這一切的差異,最主要的來自人的精神內核。簡單說,態(tài)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你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還是一個愛抱怨懶散怠惰的人,直接決定了你之后的全部生活。

  此時此刻一個人的精神內核,一半來自于進入社會后對自身的要求和改變,一半來自于從小到大養(yǎng)成的思維與生活習慣。前者改變的幾率非常大,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們在社會上看到的很多大學一般,但進入社會很優(yōu)秀的精英都來自于此,通過不斷的自我革新與歷練,重塑了一個進入社會后的自己。而另一部分人,他們出自名校的氛圍,一直以來都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而他們自己也生活在這樣的層次和圈子當中,同學同事都是樣的人。你會發(fā)現(xiàn),在領導人,或者名企當中,他們都手拉手一樣成批存在著。

  但無論這些人他們多有錢,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特別努力,特別勤奮。這種勤奮不僅僅在自己身上,還在自己的伴侶,以及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們很難明確而苛刻的講,名校和非名校帶來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是畢業(yè)后收入水平還是生活水平的不同。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思維方式和做事態(tài)度上來看,名校所帶給人的自律,進去,積極,勇敢所帶給人的影響可以是一生,甚至是幾代人。金錢很難傳承很多代,但精神卻可以永遠流傳。即便是那些非名校但依然在社會上取得不凡成就的人,他們也擁有同樣的精神與氣質,這些通過自我變革和付出巨大努力之后重塑起來的優(yōu)秀者,他們和那些名校出身的優(yōu)秀人才一起,活躍在人生的舞臺上,創(chuàng)造自己的榮光。

  當然,那么非名校的,還沒什么榮光的我們該怎么辦?就像文中的那句話,普通二三流大學的學生用名校的標準要求自己,普通人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沒能成為特別棒的那一個,那也一定好過現(xiàn)在的我們自己。

  我在《新東方精神》里讀到過一句話:"你要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的走到牛人當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間的距離。當你覺得自己能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了真正的牛人。"

  作者最后用一碗濃濃的雞湯安慰了大家,而事實是名校與非名校的差距確實非常大,但并不是不可越越的鴻溝。看看下面這段回答:

  ?請問HR:名校本科生和非名校碩士生,你們傾向哪個?

  兩個人都是應屆生,應聘同一職位。

  當然這里面應該涉及到崗位性質,兩個人的專業(yè)問題,還有面試中的實際情況等等;

  參考因素很多,暫時也理不清,比如,第一感覺,你們會更青睞于哪個呢?能方便說說理由嗎?

  •總結:傾向于名校本科生

  1.名校出來的人更有優(yōu)秀的意愿,有這樣意愿人的比率更高。

  2.專業(yè)能力會更扎實些;

  3.年齡比較小,想法不多,可塑性會高些。

  4.年齡小,可塑造性更強,能更快融入團隊中;

  5.名校本科,證明已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不比碩士生差;

  6.一、學習能力;二、適應能力

  •傾向于非名校碩士生:

  1.碩士學習能力要強些。

  2.有項目研究經驗。

  3.多花二到三年的時間學習,年齡比本科生大,心智成熟些,也更懂得機會來之不易,青春沒幾年了。

  4.名校生還是有自豪感的,可能過于自信。

  5.因為非名校,應聘者的姿態(tài)、心態(tài)會比較端正,或者說較低。

  6.碩士生年紀應該大3歲左右,一般會更成熟。

  7.如果撐門面,碩士強于本科。

  如果是非名校的本科生,憑自己努力,考上名校的研究生,會給自己帶來名校所有的優(yōu)勢,但是就算是非名校的研究生,也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進步!讀研,本來就是要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實習小編:時達迪)

關于"最后階段,真題的正確打開方式_備考經驗_考研幫"15名研友在考研幫APP發(fā)表了觀點

掃我下載考研幫

考研幫地方站更多

× 關閉